第三百六十八节 秦核舟又略懂了-《技艺天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“哪里不服众了?许多博物馆都陆续使用柿蒂纹,除了一些顽固学者强行反对,柿蒂纹基本上已经盖棺定论了。”
    副组长王青剑眉一竖。
    关于柿蒂纹的命名,已经不存在困扰了。
    京华第一学府的梁理教授和李坚教授,这两位泰斗级学者,已经用大量的研究资料和科学推论,为其命名。
    一切的考古出土,与残留的资料,都将真相指向柿蒂纹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但我觉得过于草率。”
    “刘教授,无论何种研究,都必须讲求证据,你要说出一二三五六出来,才可以让人信服,否则,就会被视为捣乱。
    梁教授和李教授难道是依靠直觉吗?还不是依靠海量的资料与成百上千的考古文物,遵循严谨的科学思维,方才得来的结论!”
    王青皱起眉头,显得有些不耐烦。
    这个刘教授,什么论证论据都拿不出来,却一直反对金陵博物馆提前给文物换上柿蒂纹的命名。
    这让王青极其不愉快。
    你既然反对,就要说出反对的理由啊,空口无凭!
    刘教授沉默了。
    根据他多年的研究经验,加以直觉来判断,柿蒂纹肯定不是真实的名字,可一时半会儿,刘教授也找不到驳斥的证据,只能不停叹息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此时。
    秦淮推门进入。
    学者们回头看向门外,当看到一张年轻的面容,神色却是有些一言难尽。
    对于这位唐馆长三顾茅庐请过来的组长,他们不知该如何形容。
    一方面……
    秦淮曾经有过一篇重量级的论文——三星堆青铜文化中的巨物崇拜。
    那一篇文章,为三星堆青铜文化的研究,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,也让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,得到了佐证。
    毫不夸张的说,仅仅是凭借那一篇论文,秦核舟在考古学界,就有不低的地位。
    但另一方面,这位组长,却是没有半分责任感!
    整整六年,来金陵博物馆监督文物修复组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天。
    宛如文物修复组的贵客一般。
    “秦先生。”
    众人礼节还是没有落下。
    “你们好。”
    秦淮则是悠悠然来到会议桌前,观看文物修复组,还有文物研究专家工作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秦先生知道柿蒂纹吗?对柿蒂纹,有什么标新立异的见解?”
    作为付组长,王青有心想要套出秦淮对柿蒂纹的看法。
    秦淮,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呢,或许没有。
    但没有关系,没有就没有嘛。
    如果随便一个问题,秦淮都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,那也太恐怖了!
    术业有专攻,秦淮工作的重心,可不是研究青铜器上的纹饰!
    果不其然。
    对于王青的询问,秦淮神情颇有些茫然。
    柿蒂纹?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