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一九章 新的局势-《大明1805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格伦维尔与内阁和海军方面的人,就海军条约谈判的细节不断地确认和讨论。
    在官邸一直忙活到了晚上九点多,才不得不解散了会议。
    精疲力尽的格伦维尔,随便吃了点东西就直接睡觉了。
    第二天清晨,格伦维尔醒来之后,拖着仍然有些疲惫的身体去吃了早饭。
    早餐之后再次来到办公区,格伦维尔颇为颓废的坐在椅子上,拿起了今天的报纸。
    然后一个硕大的标题直接刺入了格伦维尔的眼睛。
    《马尔萨斯的理论得到了大明学者的认可》。
    格伦维尔顿时就觉得头大如斗。
    格伦维尔知道马尔萨斯,也大概知道马尔萨斯的那套理论。
    总体上说,就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增长速度,肯定是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。
    所以在相对确定的区域内,每过一段时间,就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社会灾难。
    饥荒或者战争,以消耗过量的人口,让社会重新趋于稳定。
    但是格伦维尔以前并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。
    战争和饥荒之后趋于稳定?
    欧罗巴大陆就没有稳定过。
    神州那边,也许有两三百年一次的周期性的朝代更迭战争。
    欧罗巴这边就是随时都在发生持续性的战争。
    所以如果有人口曲线的话,神州那边应该会每过两三百年,就会出现一次大的跌幅。
    欧罗巴的人口曲线可能整体上趋于平稳。
    这不是因为欧罗巴的局势稳定,而是因为欧罗巴根本就没稳定过。
    人口始终处于“动态平衡”之下。
    单纯看数据好像是稳定的而已。
    再加上,在世界大战之前,泰西各国和大明都是处于扩张状态。
    主要是殷洲和墨洲方面,都有大量的土地等待开发。
    生存空间是在持续不断地增长的。
    所以包括格伦维尔在内,很多泰西人都认为,马尔萨斯的理论没有什么意义。
    最起码当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。
    格伦维尔没有没想到它现在竟然却得到了大明学者的认可。
    这就很离谱。
    格伦维尔耐着性子看了一下文章的内容。
    发现是跟随牛鉴的使团来到伦敦的大明学者,在拜访寄居伦敦的大明工匠和学者的时候,遇到了这个马尔萨斯。
    双方进行了一些学术上的讨论。
    大明的学者表达了对马尔萨斯理论的认可。
    文章中说,大明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表示了对世界未来局势的担忧。
    目前全世界的土地都已经被探索分配完毕了。
    所有国家都已经没有办法对外扩张了,所有国家的领土也就是生存空间都确定了。
    全世界也进入了空前大规模的和平发展状态。
    这种和平发展持续足够的时间之后,世界很可能会出现马尔萨斯预料的情况。
    大规模的战争可能会因为人口过剩,资源开始相对匮乏而再次爆发。
    相对而言,泰西方面的情况比大明更加恶劣。
    大明目前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土地,其中包括大部分最适合耕种的土地。
    泰西各国的总人口与大明相差不大,却只拥有三分之一的土地,除了露西亚之外都没有特别适合耕种的土地。
    所以泰西各国可能会比大明更早一步遭遇那些情况。
    最后,参加这次讨论的学者们一致认为,世界各国应该就有意识的控制人口增长,避免或者推迟这种情况的到来。
    格伦维尔看完之后头更大了。
    因为格伦维尔忽然觉得,马尔萨斯说的那些情况,真的可能会出现了。
    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世界瓜分完毕了。
    而且数量相差不大的泰西人相对大明人而言分到的土地少了一半。
    格伦维尔其实知道,新大陆的普通移民工人的生活,过的其实比欧洲的工人要好。
    原因其实很简单,就是因为新大陆人少资源多。
    所以相对新大陆而言,现在的欧罗巴本土其实已经有些拥挤了。
    关键是,世界大战结束之后,整个欧罗巴的人口也出现了报复式的增长。
    虽然幅度不如实际上胜利的大明那么大,但却仍然颇为可观。
    这个情况持续下去,马尔萨斯预料的情况,可能在自己这一代人就会出现。
    格伦维尔的表情已经愁苦到了极点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