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九十章 造孽呀-《一品寒士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公交马车很快就投入使用了。
    第一条开放的线路,直接贯通了南北城门。
    一共十个站点,停留的地方,都在最热闹的中央大街。
    学生完全免费。
    五十岁以上,手持蓝色身份牌的老人也是。
    这一措施,得到了城里居民的一致拥护。
    原本有些人因为上车一文钱的“高价”而颇有微词。
    他们最终被邻居和家里的老人一番数落。
    确实,一文铜板很值钱。
    外面的劳工辛苦一天,基本工钱才三十个铜板。
    如今,城里人收入普遍增长。
    打扫卫生、看守公厕和澡堂子的老人家。
    一个月都能拿到一两二,划每天四十文。
    进入工坊和公营商店,是城里人就业的主要选择。
    月饷是一两半起步,涨的很快。
    最夸张的就是军队和衙门吏员、学校先生。
    最初是一两银起步,今年三月份直接翻倍了。
    月饷二两起步。
    原因是,铁城民政部有钱了。
    吏员、学校先生,公营部门的雇工当然要涨薪。
    这一大块甩给民政部。
    沈麟的负担轻了。
    当兵才是铁城最有前途的工作。
    因此,官兵月饷自然是水涨船高。
    还没包括各种奖励和津贴呢。
    所以,官兵一直是购房主力军。
    他们吃住都在军营,又没什么花销。
    一年的月饷,就足够买一套大众化居民房了。
    也就是楼下四间,楼上两间带大阳台那种。
    比如,新来不久的霸刀门梁家人。
    家里老人有山头可以自建房。
    参军的两千二百男女却纷纷贷款,自个儿另外买房了。
    为何?
    有机会、又能独立生活,为啥要跟老人挤在一起住?
    谁都看得出来,铁城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。
    现在的新老城区,未来,就是城中心。
    大半年前才修好的老城区。
    商铺和住房,偶尔也有零星出售的。
    价格至少涨了三倍。
    老百姓都有自家的小算盘,大智慧。
    卖了老铺子,老房子,去新城那边能号三套了。
    这也算最原始的房地产投资吧?
    因此,有能力买房的年轻人当然要加入进去。
    总比把钱存在银庄,收点利息强吧?
    沈麟自然是乐见其成的。
    反正买卖二手房屋,登记过户一样会收税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