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零二章 水路漫漫-《一品寒士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沈麟经常站在公房里,盯着地图发呆。
    这个时代的大周,像一个不完整版宋朝。
    同样被欺负得很惨。
    同样是大头巾说了算。
    偏偏,还没有大宋的文采风流。
    也没有大宋那把富庶。
    如果没有周太宗横插一杠子,把国号改了。
    沈麟甚至怀疑自己都穿越到了宋朝。
    不过,望着地图,他有时候也很迷茫。
    著名的太行山脉没有了。
    好像被神之捣蛋手,一东一西,撕扯成小小的落阳山。
    以及大得有点离谱的北邙山脉。
    黄龙江自西向东凭空出现,流量还不小。
    它就像是历史上的黄河,却在太原府一分为二。
    主流继续往南,称之为黄江。
    支流径直向东,就是黄龙江了。
    黄龙江沿着北邙山脉、落阳山婉转曲折,其实不短。
    单单太原府到安定江河段,就有近千里。
    安定到澶州,八百里。
    澶州到雄州,六七百里。
    奇怪的是。
    在南方绕了个大圈子的黄江,流经大名府东南之后。
    又任性地往北流淌,一路跟大运河永济渠段时分,时合。
    经过德州、沧州之地,直到雄州东面。
    于是,黄龙江和黄江再次汇合,浩浩荡荡入海了。
    雄州河口到海口,仅仅二百多里水路。
    而黄江之东,统称山东路。
    要比后世的山东省大得多。
    其实,白娘子和陈梁率领的水军船队。
    完全可以逆行至太原府,再顺着黄江一路到封丘。
    入运河通济渠至山东段,北行一二百里,就能到达泰山脚下。
    这一路最是安全,几乎没有辽人骚扰。
    因为,安定到太原府的江段,被李广利的水军给牢牢掌控了。
    沈麟不知道京城有一支船队,正沿着黄江逆流而上。
    当然,陈梁的水军,可不怕小股的辽军船只骚扰。
    他们大摇大摆的沿着黄龙江东下。
    主要是为了熟悉沿途的水文地理。
    一千四五百里的水路,六天就看到雄州高大的城墙了。
    白天满帆急进。
    到了晚上,为了安全起见,降半帆,速度也不慢。
    中途停船,上了两次岸。
    倒不是为了袭击北岸的辽人。
    船上的五百匹重骑战马,需要出来松松筋骨。
    免得良马呆烦了,脾气变坏,影响骑乘作战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