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七章 一意孤行-《一品寒士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沈忠孝大惊失色。
    老皇帝膝下四个皇子。
    长子燕王——杨念博生性懦弱,至今没被立为太子。
    就说明老皇帝,都不看好这个大儿子。
    三皇子蜀王——杨念仁,文采风流,写得一笔好字。
    诗词唱和,颇得一些文人的青睐。
    可要说治国才能,恐怕也没几个人看好他。
    四皇子杨念厚,今年不过十二岁,还没开府封王呢。
    他年纪太小,性格、本事都没养成,自不必说。
    沈忠孝最看好的,就是秦王杨念广。
    此人博闻强记,果决擅断。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他有革新救亡之宏志。
    可现在,这家伙居然要逃避了?
    你一旦封建外地,那就只能当个混吃等死的闲散王爷。
    难道,沈某看错了你?
    “王爷,何至于此?”
    “太子之位,至今空悬。”
    “说明陛下也在抉择之间,你不是没有机会呀!”
    突然,沈忠孝一拍脑门,眼神灼灼。
    “哎呀,你看我……”
    “真是老糊涂了。”
    “以退为进,也不错……”
    杨念广晃晃双手道。
    “不不不,老大人,你误会了。”
    “本王真没心思,玩儿以退为进的把戏。”
    “难道您没发现么?”
    “都说父皇整日沉迷于方家的炼丹术,神志不清,昏聩不明。”
    “您看安定县的善后事宜。”
    “他处理得井井有条,各方面都考虑到了。”
    “哪有一丝一毫的敷衍?”
    这一点,沈忠孝早就思量过。
    老皇帝继位时,年纪就不小了。
    他那身子骨,一直不怎么好。
    虽说他早年也有振奋之心,可内外阻力太大了。
    随着年事渐高,建康每况愈下。
    他才把朝政交予奸相童子观和权阉魏成忠之手。
    自个儿却躲起了清静。
    这一荒废,就是十年。
    但并不代表,老皇帝就真的糊涂了。
    至少,童子观和魏成忠绝对听他的。
    没有老皇帝在背后支持,他俩啥也不是。
    凭什么权倾朝野?
    沈忠信凝眉抚须,迟疑地问道。
    “那王爷的意思是……”
    秦王杨念广长叹道。
    第(1/3)页